一、刀郎舞简介
“刀郎舞”是表现狩猎过程的一种粗犷豪放、节奏深沉、动作刚劲有力的民间舞蹈,盛行在叶尔羌河畔的麦盖提、巴楚、莎车、阿瓦提等地区,深为全疆人民所喜爱。每当佳节喜庆、宾朋光临时,随着激烈的手鼓敲响,刚健的“刀郎木卡姆”套曲高奏,一双双老头老太、一对对姑娘小伙子便会自动地纷纷地步入场中,翩翩起舞。
“刀郎舞”所表现的是“狩猎全过程”,分为五个部分的舞蹈基本上由两人为一组的对舞形式构成,现在保存下来的有四组动作,全部演出最后部分是竞技性的旋转。从那近似挽弓骑射的矫健舞姿和动律特点中,现代人隐约可以看到当年刀郎人的狩猎生活和战争情景。
二、“刀郎”之名
刀郎人如痴如醉的歌舞是许多摄影大家拍出新疆代表性的民俗作品的对象。“刀郎”是当地人的自称,他们有着蒙古人的血统,因最初拒绝改信伊斯兰宗教,被迫迁至沙漠边缘,后来在15世纪才伊斯兰化为维族的一个独特分支。
古代从事狩猎游牧,刀郎人至今仍保留着自己的方言和习俗,他们在大漠中奇迹般过着桃花源般的生活。刀郎舞的故乡麦盖提在叶尔羌河下游的沙海中(此外就是阿克苏阿瓦提县的多浪人)。古时狩猎后,人们会以角蹄当号,羊肠做弦,狼皮做羯鼓,和着高亢雄浑的音调,恣情手舞足蹈。代代相传就形成今天独特的刀郎舞。
“刀郎”,是麦盖提县的古地名。麦盖提地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西南边缘。过去这里沙丘连绵,水洼遍地,到处生长着梧桐、红柳以及央塔克、阿克提干等野草。人们按部落分散居住在几块林木茂密、水草丰美的绿窝子里,以狩猎、放牧为生。根据这种情势,大家开始将这块地方称作“刀莱”。
“刀莱”,是维吾尔语,相当于汉语里的“堆”,意指这里的人这里一堆,那里一堆地分居各处。后来由于语音的演变,“刀莱”渐渐被叫成了“刀郎”。于是,居住在这里的人便自称“刀郎人”,成为古代维吾尔族的一个支系。
刀郎舞“有着怎样的特点和风格
刀郎舞可分为四组舞蹈。先是散板,称作木凯迪曼。接着开始第一组舞蹈,叫做且克脱曼,双人缓慢地对舞。第二组赛乃姆,双人对转。第三组赛尼卡斯和第四组色勒利玛,改对舞形式为竞技性旋转。
刀郎舞动作粗犷,节奏感强烈,热情奔放,具有深厚的草原生活气息。”滑冲“和”微颤“是刀郎舞最突出的动律特点。”滑冲“是在快速的迈步或撤步时形成的冲劲效果。”微颤“是由于膝部的小屈伸形成的,它贯穿于动作的始终。这些特点,反映了刀郎人过去在颠簸的山地、泥泞的沼泽或松软的沙砾中艰苦的劳动生活。”滑冲“和”微颤“是和鼓的节奏紧密配合的,形成了刀郎舞特有的风格动律。
刀郎舞的伴奏音乐,就是著名的”刀郎木卡姆“或”刀郎赛乃姆“。它和十二木卡姆不同,是另一种类型的歌舞组曲,曲调结构朴实,演唱风格宽广豪迈,保持着浓郁的草原风格和劳动气息。
现在保存下来的刀郎木卡姆有九套,每套有不同的名称,多用”比亚万“(意为戈壁草滩)等富有地区特色的名称,作为曲调的标题。每套木卡姆是由不同节奏的五个段落组成,段落之间的衔接和谐自然,由慢到快逐渐过渡到高潮。
”刀郎舞“的伴奏乐器全部都是乐师自制的,非常古老独特。特别是小手鼓起着极重要的作用。小手鼓的击打具有独特的风格,如击打”赛乃姆“节奏时,后半拍给以强击的艺术处理,使得鼓点扎实有力。刀郎舞进入高潮时,鼓手情绪激昂,常把小手鼓高举头上用全掌猛击,使鼓点更加响亮铿锵,给舞者以强烈的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