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毛虫(Prothesiasimilesxanthocampa)属鳞翅目,毒蛾科。国内分布较普遍。幼虫喜食嫩叶,将叶咬食成缺刻或孔洞,甚至食光或仅剩叶脉。
【形态特征】
成虫全体白色,复眼黑色,前翅后缘近臀角处有一褐色斑纹;雌蛾腹部末端有黄毛;雄蛾腹部后半部均有黄毛。卵球形,灰黄色,数十粒排成带状卵块,表面覆有雌虫腹末脱落的黄毛。幼虫老熟时体黄色,头黑褐色,背线红色,体背各节有两对黑色毛瘤,腹部第一、二节中间两个毛瘤合并成横带状毛块。蛹褐色,茧灰白色,附有幼虫体毛。
【发生规律】
一年发生2—3代。以低龄幼虫在枝干裂缝和枯叶内作茧越冬。翌春,越冬幼虫出蛰为害嫩芽及嫩叶,5月下旬至6月中旬出现成虫,第2代幼虫在8月上旬,第3代幼虫在9月中旬,10月上旬第3代幼虫寻找合适场所结茧越冬。雌蛾将卵数十粒聚产在枝干上,外覆一层黄色绒毛。刚孵化的幼虫群集啃食叶肉,长大后即分散为害叶片。第2代成虫出现在7月下旬至8月下旬,经交尾产卵,孵化的幼虫取食不久,即潜入树皮裂缝或枯叶内结茧越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