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尔克孜族的历史
柯尔克孜族发源于叶尼塞河流域,是一个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老民族。仅在我国汉文史籍记载中就曾多次出现,因为我国不同历史时期汉文史籍对其族称有不同的音译,下面仅作一些简单介绍。
最早的关于柯尔克孜族的史籍记载大概出现在公元前3世纪,《史记》云“后北服浑庾、屈射、丁零、鬲昆、薪犁之国。于是匈奴贵人大成皆服,以冒顿单于为贤”,此时柯尔克孜族被称为“鬲昆”;《汉书》中也有“后北服浑窳、屈射、丁零、鬲昆、新犁。
于是匈奴贵人大成皆服,以冒顿为贤”的记载。《魏略·西戎传》将柯尔克孜人称为“坚昆”,曰“坚昆国在康居西北”。《北史》将其称为“契骨”,两《唐书》称其为“黠戛斯”。
《元史》称其为“吉利吉思”,清代称柯尔克孜族为“布鲁特”,是准格尔蒙古统治柯尔克孜族时对他们的称呼,意为“高山居民”,后一直被清代满、汉等民族使用。
族名起源与意义
柯尔克孜族族名的起源和含义有多种传说,根据毛星主编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的记载,主要介绍以下几种:
1.“柯尔奥古孜”说
据传,很早以前,北方有两座大山。一座流出10条河,一座流出30条河,这些河流汇合成一条名叫“艾乃塞河”的大河。居住在这两座大山上和河流两岸的人被称作“柯尔奥古孜人”。在柯尔克孜语中,“柯尔”意为“大山”,“奥古孜”意为“大河”,“柯尔奥古孜”意为“居住在山间河旁的人们”。后来,“柯尔奥古孜”在口语中逐渐演变成为“柯尔克孜”。
另外,一位叫“布彦汗”的奥古孜国王的直系后裔居住在那10条河的两岸,称作“伊奇克里克”(内姓部落);其他臣民居住在那30条河的两岸,称作“奥拓孜吾兀勒”(三十姓部落)。布彦汗封两位王子为左、右大将军,分管三十姓部落;左大将军管的部落叫“苏勒”(左翼),右大将军管的叫“翁”(右翼)。
2.“柯尔乌古孜”说
据传说古代有个国王叫“乌古孜汗”,他的一个孩子与兄弟不和,就带部众迁到日阴方向(北方)一座“柯尔”(大山)脚下,以狩猎为生。于是“乌古孜汗”的其他子孙称他们为“柯尔人”(山里人)。柯尔人与其周围的蒙古勒(蒙古)、塔塔尔(鞑靼)、克塔依(契丹)杂居。在这个过程中,“柯尔乌古孜”这一名称逐渐演变成“柯尔克孜”。
3.“柯尔盖孜”说
史诗《玛纳斯》又传说,古代有个名叫“卡提什汗”的人,系“乌古孜汗”的儿子,下令杀掉国内所有麻脸人。后来他的一个儿子成了麻脸,便派若个男女陪着麻脸儿子到深山游牧,繁衍生息,形成了一个大的群体。周围的称他们为“柯尔盖孜”。
在古柯尔克孜语中“柯尔”意为“山”,“盖孜”意为“游动”。合起来就是在山里游牧的人的意思。“柯尔盖孜”一词的发音与“柯尔克孜”就非常接近。传说认为,柯尔克孜族族名起源就是如此。
4.“柯尔克居孜”说
据英雄史诗《玛纳斯》记载,在很久以前,有一条大河叫艾乃塞河,河水奔流,草木茂盛,宜耕宜牧。河的两岸居住着很多人,其国王勇敢、机智、公正,周围的40个部落从40个方向归顺国王。国王称新归附的部众为“柯尔克居孜”。“柯尔克”意为“四十”,“居孜”意为“方向”或“部落”。在这个漫长的岁月里,“柯尔克居孜”逐渐演变成“柯尔克孜”。
5.“四十个姑娘”说
古代有个名叫舍赫·曼苏尔·哈拉智的人,听说他的妹妹阿纳勒常常在天黑的时候离家出走,有一天,他在天黑后悄悄地跟在妹妹后边,发现她进了一个山洞,他也走进去,看到一群快乐的年轻人在那里玩耍,他便加入了。国王知道了,以伤风败俗罪将他们兄妹俩处死,尸首也被烧成灰,扔到了河里。
骨灰在水上面形成了泡沫,流进王宫的花园,公主和40个宫女饮用了河水,全部怀了孕,国王把她们赶出宫,流放到渺无人烟的地方。姑娘们在那里生儿育女,一代代发展起来。人们便把她们成为“柯尔克孜”。在柯尔克孜语里,“柯尔克”意为四十,“克孜”意为姑娘。
通过这些传说可以说明柯尔克孜族绝不是单一族源的民族,柯尔克孜族在形成的过程中还融合了周边的民族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