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百科 > 大闸蟹养殖技术
导航

生态养殖大闸蟹病害防治的四个常见措施

作者:Devin 89
大闸蟹池水质的控制一般水深保持在0.6—0.8米,高温季节调节到1—1.2米。勤换新水,一般7—10天换一次水,高温时每天注水10—20厘米,3天换一次水。

生态养殖大闸蟹病害防治的四个常见措施

一、大闸蟹池水质的控制

一般水深保持在0.6—0.8米,高温季节调节到1—1.2米。水质调节侧重于三个方面:

1、勤换新水,一般7—10天换一次水,高温时每天注水10—20厘米,3天换一次水。

2、调节水体的酸碱度,一般掌握在PH值为7.5—8.5之间。偏低情况下主要采用生石灰调节,7—10天全池泼洒1次,每亩大闸蟹每米水深用量在10—15公斤左右偏高的情况下主要采用有机酸类:绿水宝等进行调节,7——10天全池泼洒,3-5亩/瓶。

3、用菌肽好来调节水质,3-4亩/袋,全池泼洒,以转化水体中的氨氮、硫化氢等有害物质,控制有害细菌的滋生和繁殖。

二、水质管理

大闸蟹对水质要求较高,溶氧要求每升4毫克以上,pH值6.8~8.7,透明度40厘米左右。春季为提高水温,促进生长,水位可控制在0.6米~0.8米;夏秋季水温升高,池水深度掌握在1米~1.5米。同时勤换水,夏秋高温季节每2天~3天换水1次,每次换水量为池水的1/3,并边排边灌,使水的温差控制在3℃以内。若发现大闸蟹多数登岸、吐出泡沫、呼吸空气中的氧,尤其是白天有大批大闸蟹攀爬出水面,受惊也不下水,或一下水马上又上岸,表明水质败坏或严重缺氧,此时应迅速将陈水换掉。另外,要定期用活力钙、液氧全池泼洒,以改善水质,增加钙质,促进大闸蟹生长和顺利蜕壳。

三、改善大闸蟹生态环境

1、清野:在蟹种放养前,应将鲤鱼、黑鱼、鳜鱼、青鱼、草鱼等食肉、食草类的鱼类捕捉干净。

2、种植水草:品种有伊乐藻、苦草(网金边草)、轮叶黑藻等;种植方法:将种植水草糊上泥(尽量减少泥的用量),一般以水草能沉至湖底固定为原则。种植布局上,可采用条播间隔种植的方法,即每种植水草10米宽左右,留有15米左右宽的空间,然后再种植10米宽的水草,直至全池种满为止。

3、放养螺蛳:在清明前每亩放养螺蛳1000斤左右,以做到净化水质,增加天然饵料的作用。

4、放养花白鲢:放养规格3-10尾左右/斤,放养数量30尾左右/亩,可以达到充分利用水体、净化水质、增加收益的目的。

四、疾病防治

高温季节,易引发大闸蟹的各种疾病,坚持防重于治,辅以药物防治。可定期交替泼洒生石灰、五加碘等药物。经常投喂药饵,每公斤蟹重用土霉素、免疫多糖拌饵投喂。在饲料中添加适量贝壳粉、骨粉、鱼粉、禽蛋壳粉、蜕壳素等,增加饲料中钙、铁等元素,以利大闸蟹蜕壳。寄生虫可用纤虫清、等杀虫药全池泼洒;细菌性病用碘三氧、五加碘等杀菌药物进行水体消毒杀菌,全池泼洒药物与投喂药饵相结合,则效果更佳。

农友们都在看